Alignment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van Liao
12 min readFeb 8, 2022

--

#閱讀心得

Jonathan, G. M., & Kuika Watat, J. (2020, November). Strategic alignment dur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uropean, Mediterranean, and Middle Easter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pp. 657–670). Springer, Cham.

為什麼挑這篇?

  1. 連續看了兩篇 MISQ 的文章,實在有點硬;決定選一篇近兩年內發表與 alignment 相關的新文章,不一定非要是 top 5 IS 期刊,了解一下最新的研究趨勢。
  2. 簡單搜尋一下 alignment 相關文獻,近兩年此領域發表較多的地區似乎以歐洲為主(只是個人印象,無法確定)。剛好想看一下 alignment 與 digital transformation 之間的研究,看到這篇文章的作者從 2020 起連續兩年都有在歐洲不同 conference 發表延續性的主題。於是挑選作者 2020 年在 EMCIS Conference 發表的文章,希冀了解他們的研究脈絡與切入角度。
  3. 相較於 journal,conference articles 的篇幅較短,讀起來也比較輕鬆,適合開工之後的 restart 第一篇。希望疫情過去後,未來有機會參與歐洲學術研討會並發表論文,當然肯定要順便跑旅一下。

摘要

近十幾年來,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研究如雨後春筍浮現,對於管理者而言,如何帶領企業擁抱數位轉型,持續改善商業流程、提供客戶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成為組織發展的重要課題。同時,在引進新的數位科技到企業時,如何與組織現有的策略達到 alignment,對於管理者也是重要的挑戰之一。

儘管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或是 alignment 皆有許多 IS 學者投入研究,但對於 alignment 在 digital transformation 過程中扮演的角色為何,目前對於此議題的研究仍相當稀缺,相關理論還在初期發展的階段。

本文將針對兩個國家 (肯亞、衣索比亞) 共五個公家機關進行質性研究, 分析他們如何透過 alignment 來幫助組織引進新的數位科技,進而改善內部流程,並促成組織策略的轉型。本文將分析研究發現並提出建議,幫助管理者思考如何聚焦與安排 alignment 的優先順序,以便推動 digital transformation 來回應外在環境的機會與挑戰。

名詞定義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ced change on my levels in the organization that includes both the exploit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process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digital innovation, which can transform the business model”

Business-IT alignment (strategic alignment)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n an appropriate and timely way, in harmony with business strategies, goals and needs”

Research Gap

針對 alignment 對於 digital transformation 關係的研究還不多,而過去幾篇研究僅針對私人企業或商業公司提出研究發現,且也呼籲未來的研究方向應往實證研究努力。此外,根據文獻顯示,公家機關與私人企業對於 IT 管理的作法非常不同。因此,作者挑選兩個國家、共五個公家機關,以質性研究方法,提出 alignment 與 digital transformation 之間的實證研究。

Research Question

組織如何藉由追求 strategic alignment 來成功完成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旅程?

“How can organization pursue strategic alignment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journey?”

從文獻探討發展理論架構

Digital transformation

作者提出,Vail (2019) 對於 Digital transformation (DT) 的文獻回顧,就整理出 20 多種對於 DT 的定義,可見大家對於 DT 有許多不同的描述與看法。但作者指出,近年來學術界對於 DT 有些共同之處,已逐漸形成共識。

作者提到,首先學者對於 DT 源自於使用新的數位科技解決方案,目的是改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與交付,以提升對客戶的價值。此外,多數學者也會強調利用數位科技來善加利用數據,以因應快速變化的環境,也是 DT 重要的特性之一。

其次,作者回顧關於 DT 的研究,提出 DT 牽涉到大幅度的組織流程改變,牽涉到如何運用內部外部的資源,來達成新的策略目標。因此,不僅是新科技導入帶來的變化,DT 的成功與否還牽涉到組織結構、組織文化等非科技的因素,才有可能促成數位轉型的成功。

作者總結關於 DT 的文獻與本研究的關係,引用了 Berghaus & Back (2016) 的 Digital Maturity Model (DMM),提出 DT 成熟度可分成五個階段。作者主張管理者可以透過辨識組織處於 DT 的哪一個階段,用以決定 strategic alignment 的優先順序,以便透過 alignment 來推動 DT 的旅程

  1. Stage 1: promote and support
  2. Stage 2: create and build
  3. Stage 3: commit and transform
  4. Stage 4: user centered and elaborated processes
  5. Stage 5: data-driven enterprise

Strategic Alignment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ra

作者回顧 Strategic alignment 的文獻,特別強調在數位轉型的情境下,為了因應外在環境的快速變化,組織引進新的數位科技,需要涉及到組織內部整體的調整,以及與策略的重新 alignment。考量到外在環境不確定性、現有技術的趨勢、以及最佳實作的解決方案等情境變數,alignment 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並不僅是階段性的成果。

作者引用了 Luftman (2000) 的 Strategic Alignment Maturity Model (SAMM),將 alignment 的成熟度分成五個等級,以達成六個維度的 alignment (Communications、Measurement of Value、Scope and Architecture、Partnership、IT Governance、Skills):

  1. Level 1: initial/ad-hock process
  2. Level 2: committed process
  3. Level 3: established focused process
  4. Level 4: improved/managed process
  5. Level 5: optimized process

這部分文獻回顧的最後一段,作者很快地整理出在 DT 的過程中,下列這些重要的自變數會影響到 alignment 的結果。以讀者的感覺,這一段寫的相當簡化,相較於 MISQ 的文章嚴謹度差很多,僅是列出少數幾個文獻,就決定挑出這幾個變數到 conceptual research framework,這樣的寫法會有爭議。

  •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 Organizational culture
  • Skills development
  • Organizational agility
  • Infrastructure flexibility
  • Rapid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Conceptual Research Framework

從文獻推導出的研究架構,如下圖所示。作者的論述是,組織透過聚焦在 align 下列幾個重要因素,進而正向提升 stratefic alignment 的成熟度,即可中介影響到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成熟度正向效果。

Conceptual Research Framework

Research Methodology

作者選擇探索性的研究方法,鎖定公家機關為研究對象,以多重個案研究法來探索理論發展。

資料蒐集的來源,包含 interviews、observations、內部文件,以及從網路上蒐集外部資料等。

本研究挑選的個案對象,員工人數至少 275 人以上、集中式管理架構,隸屬於地方政府管轄。一開始對 15 個單位進行訪談邀請,有 4 個單位回覆至少有 CIO 與兩位行政主管同時願意受訪。開始進行訪問後,以滾雪球的方式,請受訪者推薦組織內負責 DT 且適合受訪的新對象,同時也請他們建議其他單位的窗口。本研究最後完成了兩個國家 (肯亞、衣索比亞),共 5 個公家機關的個案研究。每個個案至少有 2 個 IT 主管與 3 個行政主管受訪,以便同時蒐集到 IT and business side 兩邊的資料。

訪談期間為 2019/11~2020/03 ,採用 semi-structure interviews 方式,同時對行政端與 IT 端進行訪談;兩邊訪談的問卷根據對象稍有不同,再針對訪談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每次訪談時間約為 45~70 分鐘,訪談結束後,請受訪者立即填寫 SAMM 問卷與 DMM 問卷。兩份問卷按照原始文獻進行設計,以測量該單位的 strategic alignment 成熟度與 digital transformation 成熟度。

訪談的資料會全程錄音,產出逐字稿後由兩位研究者根據 strategic alignment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文獻方式獨立進行編碼。兩位的編碼會互相比較一致性,並測試兩者的內部信度。訪談的資料也會透過三角驗證法,跟內部文件與網路資料進行比對,確保其可信度。訪談內容也會跟問卷內容進行比對,確保受訪者填寫的可信度。

經過上述嚴謹的個案研究法,作者主張本研究方法其信度與效度是可以通過檢驗的。

Results and Discussions

五個受訪機關的 SSAM and DMM 問卷結果,顯示這五個單位都還處於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中間階段 (DT stage 2 or 3),結果如 Table 2。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六個維度的 alignment 成熟度分數越高,DT 成熟度的分數也會越高,兩者之間可以看出有正向的關係。 作者坦承,這樣的樣本數不足以通則化,但過往的文獻已經有提出 strategic alignment 對於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重要性,且這次五個受訪單位也都同意這樣的研究發現。

此外,根據訪談的發厭,作者整理了下列幾個因素如果 strategic alignment 成熟度不足,將會直接影響到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成熟度。

  • Organisational Agility: 從受訪者的回覆中可以觀察出,組織敏捷的程度,正向影響 alignment 的成熟度
  • Organisational Culture: 從訪談分析,組織文化鼓勵溝通、鼓勵擁抱改變與保持彈性的程度越高,正向影響 alignment 的成熟度
  • Organisational Structure: 從訪談資料可以看出,組織架構設計越易於溝通,不是疊床架屋,或是組織具有非正式的溝通管道,都會正向影響 alignment 的成熟度
  • Skills Development: 從受訪者的回覆可以看出,IT 技術人才的選用育留對於 alignment 的影響很大,組織越能夠取得足夠的人才,對於 alignment 成熟度有正向影響

Conclusion

本研究鎖定公家機關為對象,探討 strategic alignment 對於 digital transformation 進程有何影響?本研究發現,strategic alignment 在數位轉型時代仍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建議組織應該適度調整組織結構及管理作法來提升 strategic alignment,進而加速推動 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成熟度。

與個人研究主題的相關性

  1. 這是一篇 IS 質性研究方法的文章,相較於前兩篇文章以問卷方式做量化研究,兩者的文章撰寫方式明顯不同,可以比較與參考。
  2. 個人想研究的主題是軟體公司的數位轉型,這篇文章提供一些數位轉型的文獻與描述數位轉型的方式,雖然寫的相當簡化,但還是有其參考價值。
  3. 本文研究方法設計的亮點是嚴謹的多重個案研究法 + 兩個成熟度問卷的分數,製作成表格後,解釋訪談內容與成熟度之間的關係。這樣的研究結果雖然沒有辦法通則化,但對於理論探索與發展確實有一些幫助。
  4. 可能是因為 conference article 篇幅有限,或是這篇文章只是作者主研究的一小部分。文獻探討的深度與推理邏輯都不夠深入,加上質性研究的輔助資訊與呈現方式還不夠紮實。整體而言,讀者對於本研究的貢獻與可信度可能會抱持保留的態度。這一點未來在撰寫文章時,要謹記在心。

--

--

Ivan Liao
Ivan Liao

Written by Ivan Liao

A Goal Achiever, An Ironman Triathlon Finisher and A Change Management Enabler